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它包括壳体、集绳轮、轮轴、收放绳、钩头、摇臂驱动杆、驱动齿轮、手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壳体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凹形壳体组成;集绳轮上有轮轴通孔,轮轴穿过轮轴通孔后,轮轴两端位于集绳轮两侧;两个凹形壳体上对应设制有固定孔,轮轴两端穿过固定孔设置;集绳轮两侧的轮轴上设置有碟簧,把设置在轮轴两端部的紧固螺母拧紧,将碟簧压紧在集绳轮与凹形壳体之间。该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具有设计科学、操作方便、初始下落速度较缓、逃生人员容易抓持和手动控速、收放绳不会被建筑物磨坏、安全带安全可靠的优点。

1.一种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它包括壳体、集绳轮、轮轴、收放绳、钩头、摇臂驱动杆、驱动齿轮、手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壳体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凹形壳体组成;集绳轮上有轮轴通孔,轮轴穿过轮轴通孔后,轮轴两端位于集绳轮两侧;两个凹形壳体上对应设制有固定孔,轮轴两端穿过固定孔设置;集绳轮两侧的轮轴上设置有碟簧,把设置在轮轴两端部的紧固螺母拧紧,将碟簧压紧在集绳轮与凹形壳体之间;收放绳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集绳轮的绳槽中,收放绳的另一端穿过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进出绳开口后连接钩头;摇臂驱动杆穿过壳体设置,驱动齿轮设置在壳体内的摇臂驱动杆上,驱动齿轮与集绳轮啮合设置;手柄安装在摇臂驱动杆的两端;壳体下端连接安全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凹形壳体的凹面之间设置有多个与轮轴平行的支撑杆;两个凹形壳体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凹形壳体上开设有观察窗口,进出绳开口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均设制为圆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其特征在于:安全带的上端铰接在壳体下端,安全带的下端为包括至少一个能套在人身体上的环形锁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收放绳是钢丝绳,收放绳的上端套装有保护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收放绳上端连接的钩头是一个具有打开和闭合锁套装置的环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物中逃生的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们选择从窗户进行逃生时往往会用到降落装置,作为逃生用品,降落装置本身必须安全可靠。然而现有的降落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均存在的缺点,如:下落初速度不受控,受重力加速度影响,下落速度越来越快,造成坠落;因下放绳与建筑物接触后摩擦力过大导致逃生人员下不来;因回绳在上升过程中被建筑物卡住,导致逃生人员被悬在逃生途中上下不得,并使得降落装置不能重复使用等;常规设计中抓持部位和控速部位各自独立设置,使人们在高空下落过程中不便进行控速操作。这些缺陷会增加人们下落过程中和落地时的危险性。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操作方便、初始下落速度较缓、逃生人员容易抓持和手动控速、收放绳不会被建筑物磨坏、安全带安全可靠的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它包括壳体、集绳轮、轮轴、收放绳、钩头、摇臂驱动杆、驱动齿轮、手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壳体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凹形壳体组成;集绳轮上有轮轴通孔,轮轴穿过轮轴通孔后,轮轴两端位于集绳轮两侧;两个凹形壳体上对应设制有固定孔,轮轴两端穿过固定孔设置;集绳轮两侧的轮轴上设置有碟簧,把设置在轮轴两端部的紧固螺母拧紧,将碟簧压紧在集绳轮与凹形壳体之间;收放绳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集绳轮的绳槽中,收放绳的另一端穿过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进出绳开口后连接钩头;摇臂驱动杆穿过壳体设置,驱动齿轮设置在壳体内的摇臂驱动杆上,驱动齿轮与集绳轮啮合设置;手柄安装在摇臂驱动杆的两端;壳体下端连接安全带。

基于上述,两个凹形壳体的凹面之间设置有多个与轮轴平行的支撑杆;两个凹形壳体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凹形壳体上开设有观察窗口,进出绳开口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均设制为圆角结构。

基于上述,安全带的上端铰接在壳体下端,安全带的下端为包括至少一个能套在人身体上的环形锁紧结构。

基于上述,收放绳是钢丝绳,收放绳的上端套装有保护套。

基于上述,收放绳上端连接的钩头是一个具有打开和闭合锁套装置的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顶设在集绳轮两侧与壳体之间的碟簧,增大了集绳轮转动时的摩擦力,使人下落时的总加速度变小,获得较缓慢的下降速度;通过手柄和摇臂驱动杆配合控制下降速度,手柄便于逃生人员抓持;保护套可以有效的避免收放绳与建筑物之间的摩擦,提高收放绳的安全系数;具有多个环形锁紧结构安全带提高了安全保障。因此,该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具有设计科学、操作方便、初始下落速度较缓、逃生人员容易抓持和手动控速、收放绳不会被建筑物磨坏、安全带安全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绳轮;2.轮轴;3.收放绳;4.钩头;5.摇臂驱动杆;6.驱动齿轮;7.手柄;8.安全带;9.凹形壳体;10.碟簧;11.进出绳开口;12.支撑杆;13.观察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它包括壳体、集绳轮1、轮轴2、收放绳3、钩头4、摇臂驱动杆5、驱动齿轮6、手柄7、安全带8。壳体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凹形壳体9组成;集绳轮1上有轮轴通孔,轮轴2穿过轮轴通孔后,轮轴2两端位于集绳轮1两侧;两个凹形壳体9上对应设制有固定孔,轮轴2两端穿过固定孔设置;集绳轮1两侧的轮轴2上设置有碟簧10,把设置在轮轴2两端部的紧固螺母拧紧,将碟簧10压紧在集绳轮1与凹形壳体9之间,这里设计碟簧10的好处是:增大集绳轮1受到的摩擦力,通过降低集绳轮1的转速从而降低人体下落时的初速度以及正常速度。收放绳3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集绳轮1的绳槽中,收放绳3的另一端穿过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进出绳开口11后连接钩头4;摇臂驱动杆5穿过壳体设置,驱动齿轮6设置在壳体内的摇臂驱动杆5上,驱动齿轮6与集绳轮1啮合设置;手柄7安装在摇臂驱动杆5的两端,手柄7既有下落时人手的抓持的作用,又有通过摇臂驱动杆5控制下落速度的作用。壳体下端连接安全带8。

如图1、图2所示,两个凹形壳体9的凹面之间设置有多个与轮轴平行的支撑杆12;两个凹形壳体9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如图2所示,凹形壳体9上开设有观察窗口13,设置观察窗口13的目的是既可以观察收放绳3的转动及剩余情况,又减轻了该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的重量。进出绳开口11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均设制为圆角结构。

如图1、图2所示,安全带8的上端铰接在壳体下端,如图3所示,安全带8的下端为包括至少一个能套在人身体上的环形锁紧结构。环形结构包括由安全带8绕制连接成的带圈,可以方便结实的绑在人腰部、腿部等位置,安全系数高。安全带8是通过螺栓、铆钉等方式安装在壳体1下端。

收放绳3是钢丝绳,收放绳3的上端套装有保护套。当人员逃生时,钩头4固定在建筑物内,收放绳3从窗口等位置放下,因此收放绳3必然与建筑物的棱边接触,而保护套刚好将收放绳3与建筑物棱边隔离开来,避免了人员在下落过程中因收放绳3被建筑物棱边磨断、切断或烧断而带来的坠落危险。

收放绳3上端连接的钩头4是一个具有打开和闭合锁套装置的环形结构,可以方便的固定在如窗户的钢筋、金属管道等可以抗拉的结构上。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本文标签: 高楼升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