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捷取用的灭火器,包括灭火器本体、安装套、支撑壳体、按钮、导杆、第一通孔、推杆、卡孔、凹槽、垫圈、套杆、导孔、弹簧、连接板、滑槽、滑块、连接杆、安全锤、第二通孔、卡块和卡槽,灭火器本体的外侧安装有安装套,安装套的两侧对应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开设有导孔,导孔内套接有套杆,套杆上套接有垫圈和弹簧,垫圈设置在靠近凹槽顶部的一侧,垫圈的一侧通过对应安装的导杆与按钮连接,弹簧的一端与凹槽的底部连接,套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推杆连接,推杆穿过第一通孔与外部连接,该灭火器可以在昏暗条件下也十分醒目,同时可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罐体底部生锈,并可以当做安全锤来使用。

1.一种便捷取用的灭火器,包括灭火器本体(1)、安装套(2)、支撑壳体(3)、按钮(4)、导杆(5)、第一通孔(6)、推杆(7)、卡孔(8)、凹槽(9)、垫圈(10)、套杆(11)、导孔(12)、弹簧(13)、连接板(14)、滑槽(15)、滑块(16)、连接杆(17)、安全锤(18)、第二通孔(19)、卡块(20)和卡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器本体(1)的外侧安装有安装套(2),所述安装套(2)的两侧对应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的底部开设有导孔(12),所述导孔(12)内套接有套杆(11),所述套杆(11)上套接有垫圈(10)和弹簧(13),所述垫圈(10)设置在靠近凹槽(9)顶部的一侧,所述垫圈(10)的一侧通过对应安装的导杆(5)与按钮(4)连接,所述弹簧(13)的一端与凹槽(9)的底部连接,所述套杆(11)的一端通过连接板(14)与推杆(7)连接,所述推杆(7)穿过第一通孔(6)与外部连接,所述推杆(7)的另一端通过卡孔(8)与支撑壳体(3)连接,所述安装套(2)的另外两侧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的底部开设有卡槽(21),所述滑槽(15)内安装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的底部安装有卡块(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取用的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6)的一侧通过连接杆(17)与支撑壳体(3)内侧连接,所述支撑壳体(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9),所述第二通孔(19)对应的灭火器本体(1)的底部等距离均匀安装有三个安全锤(18),所述支撑壳体(3)的两侧底板与侧板通过铰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取用的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3)的外侧设置有一圈夜光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取用的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11)的一端安装有盖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取用的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3)的内径比导孔(12)的直径大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取用的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7)和套杆(11)均垂直安装在连接板(14)的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取用的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19)的直径比灭火器本体(1)的底部直径大1cm。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捷取用的灭火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各种易燃的液体、固体原料、材料不断增多,各种各样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灭火器,作为一种最常用的灭火手段,广泛应用与各种场所,灭火器是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内置化学物品,以备不时之需,由于当火灾发生时,往往会伴随着停电等不利因素,在夜间或阴暗环境下,灭火器放置位置不够醒目,在着火时不易被人发现,寻找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延误最佳灭火时机。

目前,相当多的建筑物里灭火器都直接放置在墙角,由于灭火器属于应急性用品,平时不需要使用,所以很长时间没有人去关注,在墙角放置或者在墙角的容器里放置,时间过长,罐体底部产生了锈蚀还无人察觉,并且在需要破窗逃生时,安全锤体积太小,不易寻找,现有的灭火器不具备破窗功能。

因此,改进现有的灭火器结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取用的灭火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捷取用的灭火器,包括灭火器本体、安装套、支撑壳体、按钮、导杆、第一通孔、推杆、卡孔、凹槽、垫圈、套杆、导孔、弹簧、连接板、滑槽、滑块、连接杆、安全锤、第二通孔、卡块和卡槽,所述灭火器本体的外侧安装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两侧对应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导孔,所述导孔内套接有套杆,所述套杆上套接有垫圈和弹簧,所述垫圈设置在靠近凹槽顶部的一侧,所述垫圈的一侧通过对应安装的导杆与按钮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凹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套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推杆连接,所述推杆穿过第一通孔与外部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通过卡孔与支撑壳体连接,所述安装套的另外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安装有卡块,所述滑块的一侧通过连接杆与支撑壳体内侧连接,所述支撑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灭火器本体的底部等距离均匀安装有三个安全锤,所述支撑壳体的两侧底板与侧板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支撑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一圈夜光带。

所述套杆的一端安装有盖帽。

所述弹簧的内径比导孔的直径大5mm。

所述推杆和套杆均垂直安装在连接板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比灭火器本体的底部直径大1cm。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支撑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一圈夜光带,在由于火灾引起的断电情况下便于使用人员在光线昏暗的状态下也能一眼看到灭火器,结构简单稳定,同时在需要破窗时,将支撑壳体向上拉动,使得卡块脱离卡槽,通过滑槽和滑块向上移动,同时通过按压按钮,利用按钮挤压导杆,导杆通过垫圈和弹簧推动套杆,从而利用连接板带动推杆移动,使得推杆与卡孔配合安装,从而卡住支撑壳体,露出灭火器本体底部的安全锤,操作简便,功能多样,且便于取用,同时灭火器底部与地面不接触,避免由于长时间的放置导致灭火器生锈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灭火器本体;2、安装套;3、支撑壳体;4、按钮;5、导杆;6、第一通孔;7、推杆;8、卡孔;9、凹槽;10、垫圈;11、套杆;12、导孔;13、弹簧;14、连接板;15、滑槽;16、滑块;17、连接杆;18、安全锤;19、第二通孔;20、卡块;2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便捷取用的灭火器,包括灭火器本体1、安装套2、支撑壳体3、按钮4、导杆5、第一通孔6、推杆7、卡孔8、凹槽9、垫圈10、套杆11、导孔12、弹簧13、连接板14、滑槽15、滑块16、连接杆17、安全锤18、第二通孔19、卡块20和卡槽21,灭火器本体1的外侧安装有安装套2,安装套2的两侧对应开设有凹槽9,凹槽9的底部开设有导孔12,导孔12内套接有套杆11,套杆11上套接有垫圈10和弹簧13,弹簧13的内径比导孔12的直径大5mm,避免弹簧13从导孔12脱出,套杆11的一端安装有盖帽,避免垫圈10和弹簧13脱落,垫圈10设置在靠近凹槽9顶部的一侧,垫圈10的一侧通过对应安装的导杆5与按钮4连接,弹簧13的一端与凹槽9的底部连接,套杆11的一端通过连接板14与推杆7连接,推杆7和套杆11均垂直安装在连接板14的同一侧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推杆7穿过第一通孔6与外部连接,推杆7的另一端通过卡孔8与支撑壳体3连接,支撑壳体3的外侧设置有一圈夜光带,便于在光线昏暗的状态下也能一眼看到,安装套2的另外两侧开设有滑槽15,滑槽15的底部开设有卡槽21,滑槽15内安装有滑块16,滑块16的底部安装有卡块20,滑块16的一侧通过连接杆17与支撑壳体3内侧连接,支撑壳体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9,第二通孔19对应的灭火器本体1的底部等距离均匀安装有三个安全锤18,第二通孔19的直径比灭火器本体1的底部直径大1cm,保证安全锤18可以完整露出,支撑壳体3的两侧底板与侧板通过铰链连接;在需要破窗时,将支撑壳体3向上拉动,使得卡块20脱离卡槽21,通过滑槽15和滑块16向上移动,同时通过按压按钮4,利用按钮4挤压导杆5,导杆5通过垫圈10和弹簧13推动套杆11,从而利用连接板14带动推杆7移动,使得推杆7与卡孔8配合安装,从而卡住支撑壳体3,露出灭火器本体1底部的安全锤18,操作简便,且便于取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标签: 灭火器便捷